TG下载

TG:61年老蒋收到了中央的一封电报他看完后竟躲过了一场暗杀

帮助中心 2025-11-19 16:34

  1961年秋天,北京发了一封电报到台北,收报人是蒋介石,电报内容是警告有人要暗杀他,这封电报是同意发出去的,蒋介石看到电报后加强了警卫,后来真的躲过了一场刺杀。

  电报送到士林官邸,蒋介石一开始不相信,觉得是的计谋,大陆又连续发了好几封,内容一致,蒋介石才认真对待,电报说廖文毅派了杀手郑松焘,已经从日本出发,要到台湾行刺,蒋介石下令官邸,增加守卫,不准陌生人靠近。

  廖文毅是台湾云林人,家里有钱,留学美国,博士学历,本来在里做官,竞选参政员失败,两次落选,他觉得腐败,后来发生,他对彻底失望,跑到日本,搞运动,成立什么临时政府,自封大统领,蒋介石很讨厌他。

  郑松焘是职业杀手,台南人,日本警察学校毕业,廖文毅给他钱,叫他去杀蒋介石,答应事成后给很多黄金,郑松焘假装成日本华文报社记者,飞到台北,住在白龙宾馆,他找老朋友岳安和,岳安和在台北警察局当刑警,郑松焘问他蒋介石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出门,去哪里,官邸警卫情况,岳安和开始没多想,后来越想越不对,报告了蒋经国。

  蒋经国立刻派人调查,证实郑松焘身份可疑,同时蒋介石因为收到大陆电报,已经提高警惕,取消公开活动,郑松焘看到街上警察变多,知道计划暴露,买机票跑回日本,暗杀行动失败。

  郑松焘回到东京,1961年11月29日早上,在东京地铁站等车,一个打扮像乡下姑娘的人问他路,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把他推下铁轨,地铁开过来压死了,日本警察说是意外,其实是特务干的,做得像事故。

  廖文毅听说郑松焘死了,吓得住进医院,他不敢再搞,1965年回到台湾,向蒋介石投降,蒋介石给他一个水库委员会的官做,但派人监视他,他后半生没离开台湾,1986年病死。

  为什么救蒋介石,和打了几十年仗,但觉得蒋介石活着对两岸有好处,蒋介石反对,坚持一个中国,要是蒋介石死了,台湾可能乱,势力可能起来,美国日本可能插手,统一更困难,所以发电报,是顾全大局。

  这件事背后还有国际因素,1961年中苏关系不好,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海活动,如果蒋介石被杀,台湾可能被亲美亲日势力控制,甚至走向独立,北京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大陆的情报部门很厉害,提前截获暗杀计划,对台办负责处理这类信息,周恩来直接领导,收到报告后,很快决定通知蒋介石,显示高层反应迅速。

  蒋介石后来对大陆的态度也有变化,他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立场和有共同点,虽然双方敌对,但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存在某种默契。

  郑松焘死后,廖文毅的组织慢慢散了,支持的人少了,蒋介石没有杀廖文毅,而是把他弄回台湾控制起来,这种做法消除了一个威胁,又避免了国际纠纷。

  这段历史让人想到,政治很复杂,敌人有时候也能暂时合作,和蒋介石斗了一辈子,但在关键问题上,都能从更大利益出发,做出理性选择。

  现在两岸关系还是不容易,但1961年的那封电报,让人看到有时候底线比仇恨重要,历史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些具体的人,郑松焘死了,廖文毅投降了,蒋介石后来也死了,也死了,但电报这件事留下来,成了历史记录,后人可以看看,想想里面的道理。

  档案还在,一些细节可能没公开,但基本事实清楚,两边都承认有过这事,这就够了,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很多灰色地带,需要慢慢理解。

  到今天还没解决,但原则没变,一个中国,这点和当年是一致的,以后怎么样,不知道,但历史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1961年电报事件,是国共斗争中的一个插曲,短暂合作,背后有大的战略考虑,个人恩怨放一边,国家利益放前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电报解读】华为将发布AI领域突破性技术有望显著释放算力硬件潜能!机构称AI算力硬件迭代催生PCB行业结构性增长机遇两大

下一篇:通讯|中马“两国双园”升级提速跨境协作激发新动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