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他是红军战力最强军的军长军中地位一直很高大将资历却未授衔
1955年,中国首次进行授勋时,许多曾在红军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获得了军衔,但也有一些资历深厚、地位较高的党员未能得到军衔,其中就包括程子华。程子华曾是红25军的军长,带领红军中的先锋部队,率先到达陕北,并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尽管如此,令人不解的是,尽管他的贡献卓著,程子华却没有获得任何军衔。
程子华出生在山西运城,是家中第三个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已很难供养两个孩子,更无法再多抚养一个。然而,程子华的姨妈恰好没有子女且家境较好,于是程子华被过继给姨妈抚养。姨妈将他视若己出,悉心教导他做人,并将他送到学校读书。程子华在内心始终感激姨妈的抚养之恩,尽管他知道自己并非亲生。
成长后的程子华考入师范学校,原本计划成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然而,在学校的日子里,他逐渐意识到国家的贫弱与军阀的横行,单靠教育似乎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决定投身革命,才是改变国家前途的根本之道。程子华开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组织同学们,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思想,最终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员。
为了增强党的军队力量,程子华报名进入黄埔军校,并为党争取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为党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1928年,程子华被派遣到军中负责兵运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获得周恩来总理与老总的直接领导。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文静的年轻人,竟然会做出令蒋介石极为愤怒的壮举。
1929年,派遣独立15旅从汉口出发,表面上是换防,实则执行“围剿红军”的任务。当时,程子华在15旅担任中层职务,并迅速得知了这一机密消息。程子华在15旅内已暗中发展了不少党员,他立刻向报告了这一情况,并主动提出策反部队起义,认为这是打击的最佳时机。批准了他的提议,并派遣附近的红军第五纵队支援。
当天晚上,程子华带领第二团二营发动了起义,摧毁了部分15旅的补给仓库,并与红军接应部队成功汇合,顺利撤离。此次起义被认为是红军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不仅几乎没有伤亡,而且彻底打乱了围剿红军的计划,敌人损失惨重。
起义后,程子华带领队伍加入了红军第五纵队,并担任二支队队长。在红军的庇护下,程子华得以充分发挥其军事才华,带领部队多次打胜仗,甚至以少胜多,重创敌军。然而,由于他在战场上过于奋勇,身受重伤,几度死里逃生。上级决定将他送往上海治疗。恢复后,程子华没有回到原部队,而是被调往中央苏区负责政治工作。
1934年,红军形势急剧变化,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为了探路,周总理将程子华调入红25军担任军长,指示他带队从瑞金出发,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所谓的“小长征”。尽管这一段路程远比不上正式长征漫长,但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却一点不亚于正式长征。程子华带领红25军多次与军队发生激烈交锋,每次都能成功带领部队突围。唯一的例外发生在庾家河的“背水之战”,那时红25军几乎被全歼。
当时,部队被六十师围困,陷入了极度困境,只有拼死一战。在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下,红25军伤亡惨重,副军长中弹昏迷,程子华也被流弹击中,双手骨折,伤势极为严重,几乎昏厥过去。然而,尽管伤痛难忍,程子华还是坚强地用简易的包扎固定伤口,带领部队继续战斗,并成功突破重围。就在即将突围成功的那一刻,程子华也因过度疲劳和伤痛晕厥。等他醒来时,已被战士们抬着继续前行。尽管程子华坚称自己能走,战士们还是不肯放下他,哪怕他们已疲惫不堪。
程子华每每回忆这段历程,内心依然充满感动和愧疚,深知自己能活着抵达陕北,完全是因为这些战士们的坚持。虽然他们竭尽全力照顾他,但程子华的双手因未能及时治疗而留下了终生残疾。曾经,他是能与敌人单枪匹马拼搏的猛士,而如今却连握笔都困难,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然而,他从未向命运低头,革命未完成,他认为自己没有理由悲伤。即便无法亲自上战场,他仍然继续通过智慧和策略,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25军到达陕北后,与其他两个军团合并,组成了红军第15军团。程子华担任政委,徐海东担任军团长,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那时,政委的权力远高于军团长,实际上程子华才是红15军团的实际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红15军团屡次获得重要胜利。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程子华被调往后方,担任战地动员委员会书记。
1939年,程子华再次调动,前往冀中军区担任政委和党委书记,负责该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冀中根据地迅速恢复稳定,成为全国最稳固的根据地之一。毛主席多次发来表扬电报。程子华的足迹遍布全国,他所到之处总能稳住局势。冀中稳定后,程子华很快又被调往晋察冀根据地,担任分局书记,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对部队进行了重组,冀察地区的所有军队划归华东野战军。程子华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政委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程子华指挥了多次关键战役,尤其是在“塔山阻击战”中,他全程指挥了防守作战,最终取得胜利,为解放东北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调往山西,担任省委书记和山西军区司令,负责家乡的政治与经济建设。当时山西经济接近崩溃,程子华和省委领导一起制定了恢复经济的规划,逐步稳定了山西的经济形势。随后,他着手振兴山西的煤矿和工业,成功让山西焕发了新生。
程子华的工作能力广受认可,之后他被调回北京,负责全国经济与民生问题。在处理香港“吃水难题”时,他亲自前往考察,最终制定了东江水引入香港的计划,解决了香港的饮水问题。面对国内工业落后的问题,程子华积极参与西南三线建设,亲自推动攀枝花工程,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程子华在红军时期一直担任重要职务,但1955年授勋时,他的名字却未出现在大将的名单中。原因在于当时的授勋规则要求,获得军衔的人必须是现役军人,而程子华当时已完全脱离军队,成为政治干部。尽管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军衔。
不过,程子华并不为此感到遗憾。他认为,军衔并不能代表自己在革命中的贡献,真正重要的是能够为党和人民做实事。军衔可能为人生增添荣耀,但革命精神和坚韧的灵魂,才是他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 05-13TG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
- 03-13TG全面分析2025年发动机订单
- 05-22TG通讯:清华博士在鄂尔多
- 05-17TG女战士忆抗联岁月:晚上
- 05-28TG1949年斯大林突然发来一封
- 06-05TG套现逾5400万元会畅通讯原
- 05-16TG以后 全中国只有北京能发
- 06-02TG直击企业通讯痛点私有部
- 05-21TGZoom通讯5月20日成交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