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第五次战役⑨:宋时轮陶勇王近山联电首提终止战役!该如何评价?
继上一篇探讨了第五次战役系列专题的第八篇文章——《关键时刻,陈赓、宋时轮任第二、第三副司令!彭德怀如此安排意欲何为?》,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分析第九篇:《宋时轮、陶勇、王近山联名电报首次提出终止战役!该如何评价?》
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中,战事已进行到第五天,即5月20日。负责东线兵团司令宋时轮、副司令陶勇与3兵团副司令王近山联合给彭德怀发出了一封重要的电报,内容如下:
“根据当前局势,美军已开始调动兵力,伪军在溃败后已经撤退,特别是我们的部队粮食快要耗尽,部分单位已经开始发生饥饿情况。因此,我们认为,如果继续进行大规模进攻,而只在东线局部地区作战,消灭敌方一部分有生力量,虽然有可能取得一定成果,但付出的代价也将十分巨大,未必能够最终获得决定性胜利。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继续作战,不如停止战斗,调整部署,整理兵力,为今后的战斗做准备。”
帅克认为,这封电报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它在战役研究中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高级将领的军事文集多出自战后整理,兵团级以下的电报和指示往往难以公开,因此在大多数历史资料中,这类信息较少被提及。事实上,《彭德怀年谱》以及《彭德怀军事文选》中都没有收录这封电报。但这封电报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是因为彭德怀采纳了其中的建议,并在第二天即5月21日下达了终止第五次战役的命令。
对于这封建议终止战役的电报,战史界的解读较少。帅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五次战役从初期阶段的计划——歼灭北汉江以西的美军及其他敌军,逐步过渡到第二阶段,意图消灭伪军的多个师。回顾这两个阶段,作战目标确实设定得过于宏大。作为东线指挥的宋时轮、陶勇和王近山,在经过五天的激战后,认为有三点现实问题:一是美军已判断出我军的战役意图,迅速调兵东线,丧失了战术上的突然性;二是即便继续作战,消灭更多敌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可小觑;三是后勤保障特别是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凸显,部分部队已断粮并出现饥饿现象,继续作战将极为困难。综合考虑后,他们认为如果无法打出决定性胜利,不如收兵调整,准备后续作战。这封电报展现了他们对战局的精准判断,体现了高度的战术把控能力,堪称难得的军事智慧。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第二阶段的战斗本不该继续进行,但事实上,五次战役调动了百万大军,战事规模庞大,难以轻易终止。倘若中途停止,后果不堪设想。而在实际作战中,随着美军战术调整和我军实力差距的显现,继续强行推进显然无法再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宋陶王及时提出终止战役的建议,符合战争的辩证法,也展现了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如果坚持再打几天,后勤问题、伤员撤离困难等都会带来更多麻烦。更何况,接下来的战役阶段,敌人的机动能力也让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分部队甚至全军覆没。换言之,宋陶王的决定,避免了更多的伤亡,并为接下来的防御阶段赢得了时间。
在这封电报中,虽然宋陶王的建议具有战略眼光,但措辞和内容上略显保留,未能完全明确后续行动的具体安排。特别是,第二天清晨,他们又发出了一个“休整两天、补充粮食、准备再战”的指示。这与前一天关于终止战役的建议产生了矛盾,给部队造成了继续进攻的错觉。在彭德怀尚未回应前,立即发出准备再战的指令,显得有些仓促,也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术部署。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没有发出“准备再战”的指示,可能会更为从容和稳妥。
综上所述,宋陶王的这封电报无疑在第五次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对战局的精准判断和及时止血的决策值得肯定。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探讨第五次战役中的指挥决策,题为:“宋时轮、王近山都给12军下命令!军令不一,责任究竟在谁?”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 05-30TG晚清电报发展简史:中国
- 05-15TG电报的“工作流程”︱科
- 03-13TG回忆杀:电报仅北京可发
- 05-17TG通信行业周报:通信行业
- 06-02TG鼎信通讯中标结果:2024
- 04-18TG通信新闻_提供通信行业新
- 05-06TG电报辉煌背后的科技巨变
- 06-07TG中兴通讯:融资净买入2
- 05-28TG签证面谈暂停!美政府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