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中美预判成真?俄“末日电报”突然异响基辅成“靶心”

帮助中心 2025-06-11 05:07

  

中美预判成真?俄“末日电报”突然异响基辅成“靶心”

  2025年6月的乌克兰,笼罩在一种不安定的氛围中,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中美两国大使馆相继发布撤侨警告,而俄罗斯的“末日电报”也突如其来地发出了不规律的噪音,犹如警报器悄然被启动的声音。这一系列的变动让人不得不怀疑,乌克兰的局势是否已到达一个临界点。

  泽连斯基再次向普京提出直接对话的请求,但此时俄军的导弹已经瞄准了基辅等多个关键目标,随时待命。虽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事实上,背后暗流涌动,战争的阴影似乎越来越近。此时的问题,已不再是“战争会不会爆发”,而是“何时会爆发”。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中国。6月5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安全提醒,建议在乌中国公民尽早规划撤离路线,字句虽然简短,却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听到的人。几个小时后,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非必要不外出,能撤就撤。”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显然不是。中美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常常对立,但这一次,他们几乎同时拉响了警报,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重大变化。显然,乌克兰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无法再承受更多的动荡。

  6月6日晚上,俄罗斯短波电台UVB-76突然发出了不规则的噪音。这个电台在冷战时期被用作俄军战略调动的暗号系统,一直以来安静如常,但每当它发声时,就意味着某种重大事件的临近。这次的异常响动发生在中美发出撤侨警告之后,时间上的巧合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否是某种信号的交汇,或许是俄罗斯军方的行动节奏已经悄然加速。

  6月4日,乌克兰无人机尝试袭击斯摩棱斯克空军基地,虽然未能成功,但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军事紧张局势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除此之外,乌克兰近期还加大了对俄境内目标的打击力度,铁路、机场乃至刻赤大桥都成了攻击对象。乌克兰显然试图通过加大进攻力度争取更多的议价空间,然而效果并不如预期,反而激怒了俄罗斯。就像是一只老虎被轻轻拍了一下,完全没有痛感,却被彻底激怒。

  6月7日,俄罗斯《红星报》披露了俄军已经对乌克兰的“四类关键目标”进行了预先打击部署。这四类目标包括指挥中心、交通枢纽、武器仓库和援助转运点。这一消息表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再是简单的警告,而是实打实的目标定位,一旦乌克兰有所动作,俄方随时准备将其摧毁。

  在这一天,泽连斯基通过社交平台表示愿意与普京进行直接对话。这虽然不是第一次,但背后的背景却不同寻常。前一天,乌克兰军方仍在对俄罗斯展开攻击,这使得俄罗斯方面对于泽连斯基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普京显然没有回应这次请求,克里姆林宫也对此保持沉默。问题不在于是否谈判,而在于信任的缺失。上一次泽连斯基表示愿意和平,却转身就发起了空袭,这样的行为如何能让俄罗斯相信他的诚意?

  6月6日,普京与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通话,尽管内容未完全公开,但克里姆林宫迅速发表声明,称乌克兰的行为已构成。这一表态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为全面打击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据。如果乌克兰被贴上“恐怖行动”的标签,那么它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设施都将成为俄罗斯的攻击目标。

  就在6月5日至6日,俄乌代表刚刚在安塔利亚举行会谈,讨论战俘交换和人道主义通道。然而,几乎在同一时刻,乌军再次对俄方进行袭击,这一举动堪称是“谈判期间的偷袭”。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指出,这种行为使得外交圈认为乌克兰并不真心寻求和平,而是试图通过谈判达到某种军事目的。被贴上“不可信”的标签后,乌克兰将更加难以重新获得谈判的主动权。

  6月6日,特朗普与德国总理默茨的会谈揭示了美国与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严重分歧。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不再愿意继续插手乌克兰问题,而默茨则坚持认为,美国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否则欧洲将难以支撑。美国的态度摇摆不定,乌克兰的外交局势再次陷入困境,外交空间不断收缩。

  尽管乌军近期采取了多次军事行动,但效果却相当有限。刻赤大桥修复后很快恢复通车,斯摩棱斯克空军基地也未遭受严重破坏,甚至许多乌克兰的无人机都被俄罗斯有效干扰。结果是,乌克兰不仅未能实现实质性的打击,反而为俄罗斯提供了“正当开火”的理由,自己的损失却日益加重。

  从中美的同步预警,到俄罗斯的导弹部署,再到泽连斯基的“求和”遭拒,乌克兰正在面临着一次严峻的外交和军事考验。俄罗斯已经调整了战略,军事行动变得更加迅速和猛烈,外交口径也更加坚决。相比之下,乌克兰在进攻与谈判之间的摇摆不定,显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发言权。此时,战争是否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上一篇:信息通信业夯实领先地位

下一篇:俄“末日电报”突然异响瓦格纳重返俄罗斯泽连斯基要求面见普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