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刘亚楼到东北后做了哪些事让东北野战军迅速强大起来
刘亚楼,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因其威严的性格与极高的军事素养而有了一个独特的绰号——“雷公爷”。这个称呼从侧面揭示了他为人严厉、不容忍任何懈怠的性格特点。
在东野,刘亚楼几乎是没有人敢不服从的存在,尤其是在参谋部,他时常亲自出面训斥下属,甚至会在电话中严厉批评前线的纵队参谋长。那时,刘亚楼训人的声音洪亮、语气严苛,几乎不给任何人留情面。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电话,他总是直截了当,毫不留情。
尽管如此,刘亚楼的部下们对他却始终保持着深深的敬意。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严厉,而是因为他从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而是严格要求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他的训斥背后,是对工作的高标准、对军队的严格要求。
当刚到东北时,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工作都没法顺利展开,尤其是参谋部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和低效,这极大影响了的指挥能力。为了改进这一局面,紧急向中央发电报,要求调派刘亚楼来主持参谋部工作。
刘亚楼一到东野,便立即发现了参谋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参谋人员传达指令时屡次出错,导致各纵队之间不能有效协同作战;战况报送不及时,造成指挥员无法及时了解战场情况,进而作出错误判断;参谋人员的办事能力较差,导致下级纵队领导产生意见等。尤其是参谋人员的战术筹划和督战能力过于薄弱,指挥体系的低效直接导致了战机的失误。
针对这些问题,刘亚楼决定从根本上整顿参谋部的工作。他认为,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我军实力的逐步增强,单纯依靠游击战术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战斗需求。因此,部队的正规化是至关重要的,而正规化的第一步,就是从参谋部的建设入手,强化参谋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在刘亚楼的严格要求下,参谋部很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参谋人员的形象与气质成为了考核的重要标准。他要求所有参谋人员必须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保持整洁的服装,干净的鞋帽,每天刮胡子,不留长指甲,甚至皮鞋都要擦得锃亮。他经常告诫大家:“当年在苏联伏龙芝军校时,擦皮鞋就是必修的课程,不会擦皮鞋的人连毕业证都拿不到。”通过这些小细节,参谋部的全体人员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军人的风范,更在精神面貌上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形象。
其次,参谋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刘亚楼在作战间隙,会亲自为参谋人员讲解战术细节,例如各部队的人员与装备情况,哪些部队擅长进攻,哪些适合防守,哪支部队机动性强,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包括道路、河流、天气等各类细节,必须掌握清楚。他还教导参谋人员如何精准地标图,如何向上级领导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甚至是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呈现这些建议,使参谋人员成为决策的有力助手与智囊。
刘亚楼深知,单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参谋人员必须具备分析和精算的能力。过去,部队的行进时间和补给数量往往是凭经验估算,但这种做法的误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刘亚楼要求参谋人员必须进行精确计算,包括行进时间、路程的具体数值,甚至是每一分钟的变化都要精算到位。比如,考虑到沈阳到锦州的行进时间,必须精确到实际道路的情况、天气影响,甚至每条河流的渡过时间,做到万无一失。
此外,刘亚楼还注重参谋人员的选拔与培养。过去,许多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连长和营长被调入参谋部,但并非所有能打仗的人都适合做参谋。为了避免人才浪费,刘亚楼严格筛选参谋人员,考察他们的忠诚度、能力、协作精神等,确保每一位进入参谋部的人员都是精英。他认为,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参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而这些参谋人员的优质素养,也能在未来的战斗中为部队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正是因为刘亚楼对参谋部提出了这些高标准、严要求,才使得东野的参谋部成为了战斗力强大的核心力量。虽然外界看他脾气暴躁,经常训人,但正是这种严格的管理与要求,让东北野战军在的领导下,战斗力日益增强,最终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大半个中国,成为令敌人畏惧的强大军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 06-11TG连接亚非大陆!中国科学
- 05-22TG合肥市双岗幼儿园教育集
- 07-17TG中兴通讯深度解析大数据
- 05-20TG社交媒体“电报”创始人
- 07-10TG通讯:科技赋能 中国煤炭
- 06-23TG通信行业周报:首批IDC
- 06-22TG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
- 07-14TG百丈关之战红四方面军损
- 06-02TG通信行业双周报:多地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