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隐秘“嘀嗒”传薪火 红色电波映丹心
从19世纪摩尔斯码的“嘀嗒”信号到隐蔽战线的“红色电波”,电报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联通四方的无形桥梁,在党的隐蔽斗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随着通信科技迭代发展,电报业务完成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红色电波精神永不消逝。
电报,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曾以摩尔斯码的“嘀嗒”声串联起人类文明的通信革命。摩尔斯码作为最早的数字化通信语言,通过长短信号的组合,将26个字母、10个数字与标点符号转化为“点()”与“划()”的密码序列。例如:国际求救信号SOS的摩尔斯电码为“三短三长三短”。这种简洁高效的信息编码方式,在无线电技术成熟后,更成为远距离通信的重要工具。
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电波见证着隐蔽战线月,我党建立的第一部秘密电台在上海启用,通过摩尔斯码与苏区建立联系。周恩来创设的“豪密”密码,以“复译法”实现“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从未被破译,成为隐蔽战线的“密码长城”。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中,红色电波成为隐蔽战线保卫党中央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破旧立新,暗夜长明。1930年1月,上海与香港两地党的电台首次实现异地通报,标志着党的机要交联完全依赖人力交通线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凭借在战斗中缴获的多部电台和其他装备,建立了有效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将敌军动向化为“嘀嗒”声中的战略情报,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破译绝密,决胜千里。成立于1932年的中革军委二局,利用早期无线通讯技术侦收敌台信号,破译了大量军密电,为红军一次又一次突围作出了重大贡献。长征途中,正是依靠军委二局截获的敌军部署密电,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以3万之师突破40万军围追堵截,成就军事史上的传奇。
潜伏敌后,电波铸魂。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李白等为代表的隐蔽战线战士,用一道道红色电波架设起上海与延安之间无形而牢固的“空中桥梁”。最终,李白牺牲在黎明之前,“等一等......再见”更成为了他临别之际用红色电波留下的忠诚绝笔。
信息化时代,虽然传统拍发电报业务已经在数据洪流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红色电波蕴藏着的精神品格,早已融入国家安全机关的血脉。
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奇迹到如今量子通信的关键技术,从“复译法”的二次加密到AI驱动的智能分析,通讯加密技术在迭代升级,但红色电波精神始终如一。新征程上,国家安全机关始终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隐蔽战线延续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以先进科学技术筑牢数字防线,在万物互联中守护保密通讯的“数字边疆”,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 06-24TG股票行情快报:会畅通讯
- 07-14TG百丈关之战红四方面军损
- 05-31TG股票行情快报:通宇通讯
- 05-14TG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
- 05-15TG北京仅剩两位电报员 坚守
- 05-13TG通讯丨“最终还是由客户
- 06-24TG1946年周恩来夫妇吊唁完陶
- 05-21TG回忆抗战艰辛、告诫铭记
- 05-12TG通讯丨在国际光伏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