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张云逸为何错失元帅:45年一电报改变军中定位毛主席心知没点破

帮助中心 2025-08-23 20:22

  “1955年开国大将中,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完全有资格位列十大元帅之列,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

  他曾扛起革命大旗,充分发扬救国精神,领导百色起义,在广西创建红七军和右江工农军,点燃革命之火。

  他的革命生涯贯穿多半个世纪,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并肩作战,为革命胜利奉献自己的一生。

  张云逸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九位大将的上级,却位列第七,错失元帅之位,这让大家感到疑惑?

  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有许多爱国将领因站错队曾迷惘、兴奋、失败、彷徨无助过,有的将领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了正确道路,有人因一念之差走错道路成人民之敌。

  张云逸将军在关键时刻幡然悔悟,加入中国,只有这一条路才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他从一名旧军领袖,逐渐转变成一名中国领导下的高级将领。

  1892年,张云逸出生海南省的一个小山沟里,父母每日给地主干活,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省吃俭用供他去村里私塾念书,希望他能好好念书,改变自己命运。

  张云逸上到小学毕业,因家庭条件不好,无法供他继续念书,只能跟随父母下地干活,他一边干活一个边学习,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久后张云逸为了谋求出路来到广州,遇见当兵的同乡,就这样在他的资助下,张云逸在黄埔陆军小学内完成了他未完的学业,当时的中国慢慢刮起革命风暴。

  有很多人认为,革命教育要从小抓起,这天孙中山先生的挚友朱执信来到陆军小学宣扬革命思想,演讲现场,朱执信的演讲相当炸裂。

  他细数战争开始我国所受到的屈辱,虎门销烟时期签下的那些丧权辱国条约,揭露清政府的丑恶嘴脸,说的群情激愤,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就在这时一大片有志青年申请加入革命军,这里自然包括张云逸,他决定加入国民革命军,以实业报国的方式,与旧社会的封建制度斗争到底。

  1909年,张云逸从学堂毕业,跟随革命脚步,加入救国同盟会,第二年在广州参加起义,随后又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这几次起义的宗旨就是为国家办实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云逸积极响应,投身于辛亥革命中,革命最早的靠的不是部队,靠的不是武力值,而是靠的宣传,靠的是民心。

  只有真正的,才会不顾一切的为国家、为人民、为劳苦大众们谋福利,并不求回报,即便张云逸并没有加入中国,但他一直有心中的理念。

  坚定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他的内心纯洁无瑕,精神饱满,就像他整个人一样,清正廉洁,即便后来孙中山先生去世,误投军阀麾下,但他依旧能坚守本心。

  秘密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1926年,张云逸终于找到自己的组织,加入中国,并领导当地农民起义,同年就有大批农民响应起义的号召,积极加入中农红军,队伍再次壮大。

  在往后的每个日子里,都会出现张云逸的影子,随后闹起来的土地革命、南昌起义,利用自己的当兵几年的知识积极参与红军队伍的改编,遵义会议后,张云逸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张云逸将军不仅品行能力上值得我们赞扬,作为曾经红七军的指挥者,农民起义的领头羊,张云逸管理后勤是一把好手,陈毅将军曾说过:“淮海战役是当地的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是陈毅和粟裕两位将军,共同指挥作战下赢下的胜利,但大家都忽略了淮海战役背后的英雄张云逸将军,这次著名战役里,张云逸将军在当地动员了543万当地工人。

  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他们运输粮草、做后勤医疗保障、运输,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援,就没有这场战役的胜利。

  美国军校还将此次战役,列为一个特例给学校里的学员讲解,他们一直很疑惑,国军八十万大军,个个装备精良,指挥官都是黄埔出来的名将。

  愣是没打过兵力仅有六十万的,此次战役我军赢在了有张云逸将军在,国军仅有20多万的后勤补给队,而我军相当于有一支五百多万的后勤补给队伍。

  1945年华东野战区司令,陈毅将军接到一封党中央发来的电报,内容是对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的金兴分工安排,此封电报也决定了张云逸将军未来的定位。

  电报内容如下:“陈毅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一职,张云逸担任军区副司令员....”,这封电报的内容将张云逸调离陈毅手下,去山东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年山东地区的分工不同,职位也不相同,这是根据两人的定位安排的,张云逸将军没有担任野战军司令,是觉得他不适合这一职务,毛主席对他另有安排。

  没有人能否认张云逸将军的能力,他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张云逸将军大大小小战役参与无数,这多场战斗下来竟无一次负伤,这也证明张云逸将军是一位福将。

  党中央将张云逸将军安排的山东军区是因为,他之前就在陈毅将军手下任职,他来当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两人作为老相识,配合更加默契。

  事情往往不用交代的那么清楚,张云逸将军就能安排明明白白的,这就是独属于两人默契,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将领,例如粟裕大将,被人超越也是在所难免的。

  张云逸将军很清楚这件事,毛主席对这位老友更加了解,只是大家都没点破而已,此事并不能否认张老的能力,而是后防工作也非常重要,招兵练兵,筹备粮草武器弹药,每一项任务都十分重要。

  新中国授衔结束后,每一位元帅、大将每个人的评语中都有一句突出主人公的特点,粟裕大将的突出点就是:“用兵如神,善于指挥兵团作战,善于指挥大型战役”。张老的定位。

  也侧面点出他未来的天花板在哪里,以张老的精明不可能不明白,毛主席的安排自有其深意,早就察觉出此次任命对张老的影响,但大家都不点破,革命需要他怎么做,自当义不容辞,张老大义,高风亮节。

  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回国,毛主席派张云逸将军前去接机,毕竟现在的中国内部,能跟将领说上话的人不多了。

  两人民国时期同属于救国同盟会,属于老友了,只不过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一个人加入的队伍里,一个人加入中国,所以主席委派张云逸将军去接最合适。

  张云逸听闻埋怨道“他李宗仁杀了我军那么多战士,说真心话,我真的不愿意见他”,周总理也没做什么思想工作,张云逸将军服从安排,去机场前已放下心里的芥蒂,去花店挑了一束鲜花。

  当两人再次见面时,李宗仁百感交集,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张云逸的劝告,跟了蒋介石这个野心家,自从广西一别,两人已经二十多年没见了。

  事后李宗仁亲自找到张云逸将军鞠躬行礼,表示自己的歉意,两人老友不计前嫌坐在一起聊起往事,回忆过去,有时谈谈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就此了断之前的恩怨重归于好。

  1955年,张云逸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但以他独一无二的资历,从未跟党抱怨过,毛主席特批张云逸将军享受元帅待遇,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张老在党内的超然地位。

  张老的功绩比天还高,比海阔,他有极高的政治操守,任何情况都无怨无悔,接受组织的安排,英雄虽已逝去,但张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上一篇:通讯丨中国方案助力破解毛里塔尼亚首都缺水之困

下一篇:通讯|从印尼自贸区到中国自贸港——新航线为中印尼经贸合作再添新通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