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杭州电报关停前夜:收上万电报单未发完员加班感慨仪式感
曾经响彻报房的电报声,在杭州惠兴路 9 号渐渐沉寂。5 月 1 日,这座城市的电报业务正式关停,却在最后时刻迎来一场意料之外的 “复活”。当最后一班电报员任宏按下键盘上的数字码,那些跳动的 “古老密码”,正为一段跨越百年的通信传奇画上注脚。
故事要从去年 11 月说起。一台老电报机突然 “罢工”,视频博主的镜头意外扫过北京与杭州的电报厅,让这项 “古董级” 服务一夜爆红。今年 3 月 24 日,杭州电信宣布 5 月 1 日关停电报业务的消息,更是像扔进湖面的巨石 —— 社交媒体上讨论炸开了锅,线下营业厅瞬间涌来全国各地的年轻人。
“最后一天,我们从早八点排到晚八点半!” 任宏一边整理着堆积如山的电报单,一边感慨。这个在电报岗位坚守近 40 年的老报务员,怎么也没想到退休前会经历这样的 “高光时刻”。往常一年仅二三十份的电报单,去年 11 月到关停前竟攒了近两万份,4 月 30 日当天更是收到 5846 份,相当于过去一年总量的 200 多倍。
走进营业厅,绿色格子电报单成了年轻人的 “打卡道具”。有人花 125 元一口气填了 23 封,有人模仿 80 年代的口吻写下 “速归”,还不忘加一句 “有急事速回微信”;给爱人的 “望平安,勿念。学成即返” 透着含蓄的浪漫,那句 “纪念永不消逝的电波” 则像给时代的注脚。任宏看着这些几百字的 “长电报” 直摇头:“我们那代人发电报,一个字都得精打细算,现在年轻人啊,这是在找仪式感呢!”
在报房里,任宏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四位一组的数字 —— 这是传承百年的汉字电码。1870 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铺进上海,中文电码本的编纂就此起步。1872 年,法国人威基谒的《电报新书》诞生,用四位数字 “锁住” 6391 个汉字,从此 “滴滴答答” 的电波里,藏着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1881 年,津沪电报线传来首份官电,中国自办电报业务正式启程。百年后,16 岁的任宏走进杭州电信,成为 “通讯使者”。上岗前,他得把 2000 个电报码背得滚瓜烂熟,每分钟还要打出五六十个字 —— 这意味着每秒要精准敲击三四次按键。“那时候电报是‘硬通货’啊!” 任宏回忆,部队批假要看电报,火车站接站要验电报,连办护照都得在姓名下面标上电码。
最让他难忘的,是电报码 “6643 2981”——“速归”。在物资匮乏的 80 年代,几分钱一个字的电报是传递紧急消息的唯一通道。“父危速归”,任宏至今记得自己发过的唯一一封家电报,那是给安徽当兵的哥哥,四个数字背后是全家人的揪心。如今,同样的 “速归” 出现在年轻人的电报单里,却多了份怀旧的调侃,价格定格在 1992 年的标准:一个字 0.14 元,发一封短电报不过一两元,早已不是 “全家一天的伙食费”。
关停后的报房依然忙碌。任宏和 7 位退休老同事组成 “临时战队”,整个五一假期都在加班处理积压的电报单。他们分工明确:有人敲码发电,有人校对分装,从早上七点半到傍晚六点,一天能处理千来份。“得赶紧发啊,不然客户该着急了。” 任宏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依然保持着当年的节奏感 —— 只是曾经的电报机早已 silent,代替 “滴滴答答” 声的,是电脑键盘的轻响。
这些老报务员见证了电报的兴衰。80 年代,杭州 20 多个营业厅每天处理上千份电报,鲜花礼仪电报最时髦:新人算好时间预定,投递员捧着电报和玫瑰冲进婚礼现场,“啪” 地展开电报,满场都是惊叹声。90 年代传呼机兴起,电报量锐减,任宏们转岗卖过 BP 机、小灵通,又跟着时代卖手机、装宽带。直到 2023 年,当最后一批老员工退休,任宏又被调回报房,成了 “杭州最后的电报员”。
4 月 30 日,杭州给全体市民发了最后一封电报,结尾写着:“此去光年,西湖烟雨皆入云;山河为证,永不消逝是初心。” 如今,中国仅剩北京保留民用电报业务,全国的在职与退休报务员加起来不过 11 人。60 岁的任宏即将退休,走进那个名为 “中国电报” 的微信群,成为 “退休组” 的新成员。
在杭州电报厅的玻璃柜里,还摆着泛黄的《电报新书》和老式发报机。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时,任宏总会想起自己第一次摸到电报机的情景 —— 金属按键的冰凉,耳机里清晰的电码声,还有那种 “传递重要信息” 的使命感。如今的孩子们或许不懂,为什么四个数字能代表一个汉字,为什么曾经的人们要对着 “速归” 二字揣测半天,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这项老技术办了场热热闹闹的告别式。
有人说,年轻人发的不是电报,是对 “慢时代” 的向往。在即时通讯秒达的今天,手写电报单、等待电波传递的过程,成了稀缺的浪漫。任宏看着那些写满祝福、思念、感慨的电报单,忽然明白:有些东西终将退场,但人们对情感传递的渴望,对仪式感的追求,永远不会消逝。
5 月的杭州,阳光透过报房的窗户,照在堆积的电报单上。任宏敲完最后一组电码,起身整理桌上的老照片 ——1982 年,那个年轻的报务员正专注地盯着电报机,耳机里的 “滴滴答答”,曾是一个时代的心跳声。
猜你喜欢
- 05-13TG全部导航
- 05-17TG通信行业现状与AI浪潮影响
- 05-12TG“五一”起全国仅剩北京
- 03-13TG“0375 6015” 杭州将全面停
- 05-14TG1941年后斯大林曾6次发电报
- 05-17TG腾讯系加持的科拓通讯赴
- 05-17TG通信行业周报:通信行业
- 04-18TG卫星通信最新资讯-快科技
- 05-22TG倾听|发过电报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