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在哈尔滨警犬基地青年民警与“毛孩子”共成长

新闻 2025-06-17 04:59

  95后民警刘琦半蹲在地上,腰间别着一根裹着耐磨麻布的训练麻棒——光影下泛着粗粝的质感。他面前的马里努阿犬“醒目”正立着耳朵,死死盯着麻棒。它喉间发出低沉、抑制不住的兴奋呜咽,前爪在地上蹭出细碎的声响,像是绷紧的弓弦随时会弹射而出。

  这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在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哈尔滨警犬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训练场,看到的一幕。麻棒是“醒目”最爱的玩具,也是它训练时的一种奖励。

  “比如说,我想让它记住、、的气味,我就想办法让这些气味和麻棒联系起来。它如果找到了,我就把麻棒给它,让它记住这个味道。”刘琦说,反复几次,两者就建立起了气味联系。

  实际工作中,警犬面对的环境可能十分恶劣。因此,开展通过障碍物练习必不可少。受访者供图

  来基地11年的刘琦谈及训练警犬,说得头头是道。然而,他刚来时,也是一脸茫然。2014年12月,他来到基地工作。不久,基地分配给他一只史宾格小警犬,名叫“太极”。这只犬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从小警犬开始训练。

  “我特别害怕、特别紧张,怕训不好,伤害到它。”刘琦回忆,当时,“太极”胆子特别小,还不爱吃食,只能简单地玩玩玩具,兴奋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刘琦经常拿玩具挑逗它,跟它搞好亲和关系,熟悉各种场地,状态慢慢好了起来。

  对另一名95后民警李先明来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警犬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名叫“土豪”。

  2019年,李先明要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安保工作。当时,他手里没有警犬,恰巧犬舍里也没有合适的。没办法,他只能在淘汰的警犬里选,最后看中了“土豪”。

  李先明回忆,刚进犬舍时,“土豪”非常活泼,“我一伸手抓它,它就跑,然后躲着我,跟我绕圈儿。它学东西很慢,我就一点点磨,慢慢培养它的衔取欲望。”

  “土豪”是李先明最用心、付出时间最长的一只犬。它也不负众望,圆满完成各类重大安保任务,见了很多大场面。李先明的手机里目前存着很多它执行任务的照片,有在鸟巢边的,还有在故宫里的,“你看它坐得板板正正的。”

  除了承担重大安保任务,基地培训的警犬很多在边境地区和口岸工作,负责搜毒、搜爆、追踪、巡逻、警戒、搜捕。特殊的工作环境,给警犬训练工作带来不小难度。

  民警闫占江已经在基地工作29年了,也是这个领域的一个专家。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业多年,他感觉基地训练警犬的方式方法日渐规范化、标准化。“我们设计的警犬训练障碍系统,包括9级跳台、断桥等,难度处在世界前列。围绕训练,我们申请了22项国家专利。”

  基地还起草了两项国家标准——《巡逻警戒犬口岸限定区域使用规范》《巡逻警戒犬边境检查站执勤现场使用规范》,准备邀请专家内部论证。“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向全国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闫占江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训练场看到了闫占江口中的9级跳台。前4节每节1.5米,后5节每节1.2米,总高12米。“实际工作中,可能并不会爬这么高。我们希望让它通过训练消除内心恐惧,在任何环境、任何场所,能听懂训导员的口令,完成各种任务。”刘琦道出了该科目训练的目的。

  面对普遍恐高的警犬,训导员就陪着它们一起爬。“我们一起上一个台阶,我给它一点奖励,不断呼唤它,让它充分信任我,慢慢就可以克服恐惧心理了。”刘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9级跳台科目大约需要训练20天到1个月的时间。

  警犬训练不仅难度大,还得与时俱进。李先明举例说,他们现在训练搜爆科目时,就要求警犬找到目标后不能叫、不能扒,坐在目标附近即可。因为一些炸弹是声控的,还有一些炸弹导线很脆弱,一扒就有可能爆炸。

  基地不光训练警犬,还承担培训全国边境一线警犬训导员的任务。作为国家移民管理局唯一的集培训、教学、科研、繁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警犬专训机构,自1980年成立以来,基地为国家边境地区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警犬技术专业人才和3000多头警犬。

  采访当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了一期培训班的结业考试(笔试)。这100多人是多地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选派的民警,已经培训3个多月了。除了学习实操技能,他们还要掌握训练理论、犬病防治等知识。

  经过培训,学员进步较大。李先明说,有个学员刚来时,说话声音特别小,“犬对声音和光比较敏感,他那种方式肯定不行,训不出来。”于是,李先明上课时就让这位学员站在前面,鼓励他大声喊口令,“现在声音老大了,还当了助训员,帮别的学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 剪辑、制作,部分素材由哈尔滨警犬训练基地提供。

  刘琦觉得,自己的性格变了。“我现在变得温和很多,脾气也好了。我不会轻易和人家争吵、生气。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无声战友’相处吧,它会带给你很多快乐。”

  李先明刚刚晋升为奶爸,他想做一个宽严相济的父亲。他认为,教育小朋友不能溺爱,要掌握方式方法。这是他从训练警犬中获得的体会。

  高强度重复训练,警犬有时也有“班儿味”,不在状态。李先明说,无论他怎么做都无法调动警犬时,他就把它关进笼子。关一会儿再放出来,它的状态立马不一样。

  “以后我想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完成一个,我给一个奖励,不会溺爱孩子。”李先明说。

  再过几年,闫占江就退休了。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两周没回家。晚上下班没事的时候,他主动找当班年轻民警聊天。他希望年轻人有危机感。随着现代科技进步,警犬虽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或许某一天一个仪器设备可能比警犬还好用,“我们得在某一个项目上深耕下去。停滞不前、不学习、不交流,肯定不行,那样的话,就会被淘汰。”

  这两年,基地也在探索用新方法训练警犬。例如,用无人机配合警犬搜捕、将对讲机挂在警犬身上接收训导员指令。

  李先明就尝试过用对讲机下达指令。“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长距离搜捕。一开始警犬不适应,突然身上发出一种声音,它有点害怕。长时间训练,现在它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模式。”

上一篇:事故善后时遇难者家属由镇政府安排住宿近3年后被追索逾13万元房费

下一篇:AI聊天机器人成青少年心理慰藉?专家:风险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