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斯大林为抗美援朝提供了4个重要保障这都是因为信任毛主席
1950年,一场决定亚洲未来的战争即将爆发。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新中国的盟友,他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行动具有决定性影响。当时,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新中国则刚刚走出战乱,面临重重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为何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中国参与抗美援朝?他又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向毛主席表达信任的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毛主席收到斯大林的密电,这封电报让人意外,斯大林在电报中表达了对亚洲局势的深切忧虑。斯大林写道:“美帝国主义正在寻找突破口,朝鲜半岛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这一看法与毛主席之前的判断完全一致。早在1950年5月,毛主席就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指出:“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布局已完成,正寻找机会。” 两位领袖对形势的判断高度一致,随后的一个月里,双方通过密电往来高达47次,电报内容揭示了两国领导人对亚洲局势的共同认知。
7月初,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来到,带来了斯大林详细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到,美国不仅希望控制朝鲜半岛,还试图通过朝鲜问题重新武装日本。这个判断令毛主席警觉,因为新中国刚刚经过14年的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尚在记忆中。
斯大林与毛主席的战略共识不仅体现在对敌人的判断上,更体现在对社会主义阵营整体利益的捍卫上。1950年8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会见中,斯大林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格局,我们必须共同捍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这次会见持续了五个小时,远远超出预定的时间。期间,斯大林多次表达对毛主席领导能力的钦佩,称其为“28年革命斗争的卓越马克思主义者”。
9月底,金日成向中国和苏联发出求援电报,斯大林立刻向毛主席表态,完全支持中国派兵朝鲜的决定。他表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中国与朝鲜接壤,由中国出兵最为合适。苏联将全力在后方提供支持。”
斯大林的信任来源于长时间的革命实践。1947年,军队围攻延安时,斯大林时刻关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当得知毛主席指挥人民突围并反攻时,斯大林对身边的说:“中国有这样卓越的领袖,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证明,斯大林的信任没有错。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每当志愿军取得重大胜利,斯大林都第一时间送上贺电,他甚至称毛主席为“亲爱的朋友”,这一称呼在斯大林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通信中是绝无仅有的。
1950年10月19日,来自莫斯科的电报送达,斯大林在电报中明确表示:“苏联空军将全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13个航空兵师已准备就绪。”这一消息传来时正是志愿军面临美军空中优势的严峻时刻。10月初,志愿军的战报指出,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了B-29轰炸机等多型战机,而中国空军仅有少量螺旋桨战斗机。
斯大林派来的航空兵师于10月23日抵达东北,这些飞行员多为经验丰富的空战专家,许多人在卫国战争中击落过德国战机。苏联空军的到来很快改变了战场态势。11月1日,苏联空军与美军首次交战,在安东(今丹东)上空,苏联飞行员谢尔盖·克拉马连科驾驶米格-15战机带领编队迎击,美军F-80战斗机发起轰炸,结果击落3架美机,成功保护了志愿军的补给线。
但单单依靠苏联飞行员还是不够。斯大林深知,要实现持久的空中优势,必须培养中国的飞行员队伍。因此,他下令在海参崴设立专门的飞行员培训基地,第一批50名中国飞行员于1950年12月抵达,并由苏联空军派出顶尖飞行教官进行训练。短短几个月,米格-15战机的驾驶技术便得到了迅速掌握。
1951年春,东北的防空网变得日益严密。美军在一场空战中出动48架B-29轰炸机,企图突破防空网,然而在苏联空军和中国飞行员的联合拦截下,美机被击落12架,这一战绩成为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
1951年11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特殊会议,讨论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的事宜。当苏联部长会议代表提出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时,斯大林立刻制止:“中国是在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而战,我们怎能按商业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随后,斯大林决定以成本价的50%向中国提供装备。
斯大林还特别关注中国的军工技术发展。1951年3月,由156名苏联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抵达沈阳,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化军工厂,教导工人生产武器零件,仅半年时间,这些工厂便开始生产国产步枪。
1951年7月,斯大林又出台了为期5年的经济援助计划,计划向中国提供50亿卢布的工业设备与技术支持,40%将用于军工企业建设。这样灵活的分期付款方式,大大减轻了中国的经济压力。
1951年1月,斯大林更是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372架战斗机、180辆坦克和600门火炮,总价值超过10亿卢布。这批装备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战斗力,打破了对方的空中和地面优势。
随着这些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的到位,中国的军工企业发展迅速,到1951年底,18个新军工企业建立起来,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
斯大林对中国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军事援助上,还在后勤保障、战略决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对中国的深厚信任。正是有了这些支持,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猜你喜欢
- 05-25TG每周股票复盘:纵横通信
- 05-28TG1938年一“大汉奸”给李宗
- 06-08TG以后全中国只有北京能发
- 04-18TG电报业务将消失?杭州下
- 06-01TG电报淡出通信记忆永不褪
- 04-18TG通信:看好科技内需建议
- 05-29TG会畅通讯5月28日盘中涨幅
- 03-12TGtelegram
- 06-02TG直击企业通讯痛点私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