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国军一个步兵师编制搞出十几个团来师长权力比一般军长都大
当然,这段文章我帮你改写一遍,保持意思不变,细节更丰富些,总字数差不多。
一般来说,军队的基本编制是这样的:一个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外加迫击炮、工兵和辎重各一个营,同时还配有骑兵、通信、特务和战防炮各一个连。然而,在国军内部,有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它虽然名义上是一个步兵师,但下辖的团数却超过十个,且其师长的权力远远超过普通军长。
这支神秘的部队究竟是哪一师?师长是谁?蒋介石为何允许他拥有如此庞大的权力?
这就是国军中的核心中的核心,被称作“天下第一师”的国民革命军第1师。而这支被视为嫡系精锐的部队的师长,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子门生”胡宗南。
胡宗南的能力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从一毕业起,他就成为了军队中最耀眼的“明星”。
胡宗南之所以能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与他的同乡胡公冕密不可分。胡公冕不仅是胡宗南的老乡,还是他从小认识的哥哥般人物。胡宗南刚进入连队实习时,连长正是胡公冕。在这位大哥的提携下,胡宗南迅速晋升为连副,随后随着胡公冕步步高升,他也相继担任营长和团长。
那时,胡宗南和蒋介石还没有太多直接的交集,他完全依靠胡公冕的关系在军中混迹。然而,当胡公冕因被查出是党员身份而被肃清出局后,胡宗南便不得不开始独立闯荡军旅生涯。
某天阳光明媚,胡宗南照例在操场上跑步锻炼,突然收到通知:蒋介石校长想亲自见他。原来,蒋介石注意到胡宗南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跑操,觉得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潜力巨大,便想与他交谈,看看是否可以培养成自己身边的心腹重臣。
从能力层面说,胡宗南在黄埔军校的同期学员中其实算不上出众。入校前,他只是个小学老师,对军事一窍不通。相比之下,同届的陈赓曾是湘军的排长,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军旅阅历远比胡宗南丰富。
许多黄埔学员都有实战经历,而胡宗南却是凭借文化成绩,通过笔试考进军校的“文科生”,这种背景在黄埔军校中极为罕见。
胡宗南只上了几个月的速成军事课程,学习效果也证明了他的天赋平平。甚至他自己都坦言,只有在指挥一个团时才感到自信,指挥一个师则显得勉强。
然而,就是这个军事素养一般的胡宗南,偏偏成为蒋介石的心腹。蒋介石给予他优先提拔的资源,胡宗南的升迁如同搭上了火箭般迅速。
蒋介石选人最看重的,不是能力多强,而是“能用得安心”。所谓“安心”,就是值得信任,听话,忠诚。蒋介石评价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同乡。
胡宗南正好来自浙江,距离蒋介石老家不远,因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照顾。渐渐地,胡宗南被誉为“天子门生”,身份地位水涨船高。
随着职务升高,他手下的部队规模越来越大,管辖的范围也扩大,但他犯的错误和丢的乌龙也越来越多。
举个典型例子:红军长征期间,胡宗南第1师奉命在松潘阻击红军,命令西北补充旅第1营营长李日基驻防毛儿盖。毛儿盖就是红军经过的一片草地。
任务交代是“搜索、警戒、打游击”,但具体如何执行,胡宗南交由李日基自行决断,不需请示。这种“放权”没有考虑下属的能力,埋下了隐患。
李日基抵达后,只在周围布置了少量警戒兵力,没有修筑防御工事,觉得没有必要固守。
几天后,胡宗南接到情报,说红军可能向毛儿盖进攻,指示李日基防守。李日基回应,守住这里至少需要一个团的兵力。
李日基后来才发现,增援副团长嫌这里不好待,买通了胡宗南的一个参谋,这参谋拿了钱后谎报情况说,一个营足够守住毛儿盖。
胡宗南信以为真,结果把副团长和营都撤回。红军随即进攻毛儿盖,李日基眼见红军有一个团兵力,焦急万分,亲自上前线指挥,并让副营长吴剑平给胡宗南发电报求援。
发电报费用昂贵,内容极简,紧急请求增援。胡宗南看完电报,疑虑重重,不断质问李日基下落,怀疑他可能已战死或投降设陷阱。
一次,徐保去师部领军饷,结果空手而归。他当着全团官兵宣布,有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军饷来了,坏消息是他把军饷输光了。
看到官兵们失望的神情,徐保接着说,没关系,下个月他再赌一把,赢回来给大家发双份军饷。
胡宗南怒不可遏,把徐保叫到司令部痛斥:“国民革命军里还有赌徒?你告诉我!”
徐保低头不语。胡宗南正要开会,便让徐保留在办公室。会议结束后见他仍在,继续批评并开了条子给徐保,命他去领那个月的军饷。
徐保后来因能力出众,在部队中步步高升。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整编76师师长,驻守宝鸡。
1948年攻打宝鸡时,徐保奉胡宗南命令回防,最终在逃亡途中搭乘铁甲列车时遭炸弹击中身亡。
西安大学生得知消息,写了一副挽联:“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身先死;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命也亡”,横批是“纪律严明”。其中提到的刘戡、徐保和严明,都是胡宗南麾下的将领,均在战斗中阵亡。
进军大西南时,胡宗南一直没有收到蒋介石派他去台湾的命令,他对未来充满忧虑。
虽然如今我们常拿胡宗南开玩笑,把他当笑柄,但他和蒋介石一样,都干过不少恶事。
传闻他曾连夜审问一名被派来劝降的国军军官,关心的问题不是情报,而是共军是否优待俘虏,以及傅作义起义后的情况。
后来我们知道,胡宗南还是坐上了逃往台湾的飞机,没有像傅作义那样起义,也没进功德林。
从这些事件也能看出,胡宗南指挥作战时缺乏果断,优柔寡断,害苦了不少下属,比如李日基和徐保。
沙家店战役时,刘戡麾下有七个旅,整编1师三个旅,却因胡宗南命令全部留守绥德,致使刘戡只剩四个旅参战。
整编第1师本应实力强于整编38师,但在战场上,整38师却四处驰援,整1师往往不见踪影,要么打自己的,要么闲着看戏。
扶眉战役失败的关键之一是缺乏预备队,尽管前线有五个军,但一旦被一野包围,国军只有突围一途。
此时整编第1师本可作为预备队驻守宝鸡,但胡宗南却下令把整1师撤入秦岭深处。
可见,胡宗南尽管拥有一个庞大的步兵师和十几个团的编制,权力极大,但其能力不足,注定闹出了许多笑话。
这样改写的,保留了所有原意,并加入了更多细节和润色,整体字数基本持平,你看这样怎么样?
猜你喜欢
- 05-25TG五一起能发电报的城市只
- 06-08TG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 05-23TG赓续瑞中传统友谊共同展
- 03-12TG全国只剩北京能发了:杭
- 05-26TG“滴滴答答” 成绝响:杭
- 06-10TG信息通信业夯实领先地位
- 06-13TG瀛通通讯6月13日盘中跌幅
- 06-03TG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通
- 06-22TG小米通讯作为原告上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