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解放海南时机有多重要?毛主席:晚打两个月可能就成第2个台湾

帮助中心 2025-06-22 20:34

  

解放海南时机有多重要?毛主席:晚打两个月可能就成第2个台湾

  提到海南,大家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什么画面?是那无尽的阳光、细软的沙滩、轻轻拍打的海浪、摇曳的椰子树,还是热闹非凡的假日度假胜地,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亦或是它那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南海战略要地的重要军事意义。

  1950年5月1日,经过与岛上军队的艰苦卓绝鏖战,我国终于实现了海南岛的全境解放。从那时起,这颗闪耀在南海上的璀璨明珠,得以沐浴在我党英明领导的光辉照耀下,迎来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在海南解放的过程中,尽管敌军兵力雄厚,装备先进,但毕竟海南是一座不大的岛屿,这场战役仅持续了大约半个月,最终以我军的胜利画上圆满句号。

  理论上说,这场战役的胜利几乎是必然的,但每当提及解放海南的时间点,许多党史专家依然不禁感到阵阵紧张和后怕。

  每一次回顾这场渡海战役,大家都会感慨万千:如果晚打两个月,海南很可能就会变成另一个台湾,局势将截然不同。

  对于熟悉现代战争的朋友来说,我军在进行渡海战役时所面临的艰难条件,简直令人难以想象。甚至如果将双方的装备和条件放在纸面上比较,许多人都难以理解我军是如何战胜强敌的。

  在谈论渡海战役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金门岛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距离渡海战役启动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蒋介石在现代网络上经常被网友调侃为“运输大队长”,这正是因为我军在与军的战斗中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许多先进武器装备都被我军缴获。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几乎打遍敌军无往不利,但在金门岛战役中却尝到了罕见的失败滋味。

  单看结果,这似乎令人感到意外;然而了解当时我军所处的极端不利条件后,惊讶的情绪更加强烈,只不过是因为面对的困难太大。

  这场战役的最大难题在于,当时我军根本没有海军。海军和空军均是在建国后才逐步建立完善。

  在此之前,我军没有一艘可用的军舰,没有一架能投入战斗的飞机,更谈不上像蒋介石那样组建海陆空联合战队。

  为了夺回金门岛,我军只能依靠地面部队使用岸炮进行火力掩护,登陆部队乘坐简陋的木船渡海登陆,随后在岛上与敌军展开地面战斗。

  没错,当时我军使用的船只竟然是木制帆船,甚至需要靠手摇桨来划动。实际上,到了后来渡海战役,这类木帆船依然是我军渡海的重要工具之一,划桨训练也成为必修课。

  相较之下,蒋介石的军队在海南岛布防十万大军,拥有五十多艘大小战舰,还有二十五架战斗机和二十架运输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本土作战,不用面临渡海登陆的难题,能够养精蓄锐,静待我军进攻。

  正是凭借这些先进装备和海陆空一体的防御体系,蒋介石仍然自信地坚信他能够以海南岛为跳板,构筑岛链,实现的战略目标。

  为确保渡海战役的顺利进行,我军将两支从东北一路打到东南沿海的精锐部队调派到南部海岸,这就是著名的第四野战军中的43军和40军。

  当然,这里的“精锐部队”主要指陆军。来自北方的战士们,虽身经百战,却几乎未曾接触过水战,是典型的“旱鸭子”。

  由于收复南海刻不容缓,时间紧迫,我军没有足够时间建立一支正规海军,只能另辟蹊径。

  简言之,我军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船只,将陆军部队送上岸,再把敌军拉入我军熟悉的陆战领域。

  为此,我军开始在沿海地区广泛征集各种可用船只。这个过程极具挑战,一方面军队在撤退时尽力带走或破坏了雷州半岛所有渡海船只,另一方面,当地渔民对用渔船对抗战舰的计划心存怀疑,征集工作困难重重。

  除了船只数量不足外,木帆船的性能极为落后,无论是操控性还是速度都远不及现代机帆船。

  经过慎重考虑,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决定对部分木帆船进行改装,转变为机帆船,以提升性能。

  尽管物资和设备的准备有章可循,但陆军官兵对海战的恐惧更多是心理上的难关,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克服对大海的畏惧尤为关键。

  很快,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就把战士们组织到海边,让他们把大海当成操练场,把木船当成课堂,先从近海训练开始,逐步深入远海,先单船操练,再进行多船联合演练。

  通过这种逐步适应,原本的陆军战士渐渐掌握了海洋节奏。为了躲避军巡逻机和战舰的监视,红军战士们几乎每晚从晚上八点训练至凌晨三点,在茫茫海面上漂浮着,练习船上架炮和射击技巧。

  与此同时,围绕海战的思想动员和多次讨论,使得我军将士学会了游泳、划桨等基础海上技能,也对航行和风向判断有了初步了解。

  就这样,我军凭借木帆船及其改造的机帆船,成功实现了登陆。对于不熟悉的海上技能,渔民成为了宝贵的顾问。

  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渡海战役中发挥到了极致。

  在组织实施登陆战役时,我军怀着尽快收复海南岛,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表面看海南和朝鲜半岛地理位置相距遥远,南北分隔,朝鲜战争的爆发似乎与海南登陆战役关系不大。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仅两天,美军第七舰队即迅速开进台湾海峡。这种高效率令人震惊,除非谴责美军,否则难有他法。

  回头看这段历史,最令人胆寒的是,如果我军没有在5月初迅速拿下海南,美军可能早已派遣舰队进入南海,甚至开进琼州海峡。

  若真至此,我国对南海的掌控力将大打折扣,蒋介石无疑会蠢蠢欲动,利用海南和台湾做跳板,妄图。

  此外,一旦朝鲜战争爆发而海南尚未收复,我军不得不将驻南海的陆军精锐调往朝鲜战场,届时渡海训练前功尽弃,我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同时面对朝鲜和南海的双重压力,对朝鲜战争的影响同样难以估量。

  有人可能质疑,我军不是早在1949年底就开始备战海南了吗?既然5月已经夺取海南,何必多虑未发生的事?

  但事实上,我军确实曾考虑过推迟两个月进行登陆作战。原计划是在1950年6月登陆海南,如此一来收复战役将与朝鲜战争正面冲突,后果严重。

  起初中央指示希望能在旧历年前完成渡海,也就是1950年1月底至2月初,但经过兵团认真分析,认为无论是部队训练,还是船只征集与改造,都难以在旧历年前完成。

  第四野战军司令部遂向中央反映情况,中央迅速批准将作战计划推迟至春夏季节。

  1950年3月底,我军悄然启动分批渡海计划。计划虽成效显著,但因分批作战导致战线拉长,难以预知何时能彻底完成。

  同时,季风变化对渡海影响极大。40军军长多次向中央紧急电报,强调必须在谷雨季风转换前完成大规模登岛,多次请战。

  最终,毛主席批准了渡海作战计划,确保我军抢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完成海南收复。毛主席感慨道:若晚两个月开战,海南或将成为第二个台湾。

  渡海战役取得胜利,除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将士们英勇奋战和把握时机外,岛上琼崖纵队的接应支援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早在战役开始前,毛主席回电就明确指出,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的配合是海南战役成功的两大有利条件之一。

  战役胜利后,后人回望这段历史,普遍认可琼崖纵队对我军的接应和配合作用巨大,使得我军避免了像金门战役那样的孤军奋战。

  这支孤悬海南的革命队伍长期处于与党中央失联状态,既得不到中央大局指导,也无组织支援,孤军奋战对抗军的围剿。

  甚至在渡海战役前夕,琼崖纵队得知即将登陆,组织了6万余民工运输队,筹集5万单粮食,为接应做好充分准备。

  其根本原因在于琼崖纵队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当地黎族、苗族百姓都知道,琼崖纵队是站在人民一边的,不掠夺、不压迫,赢得了广泛信任。

  琼崖纵队领导人冯白驹曾感慨:“人民群众是琼崖革命真正的靠山,山不人。”

  20多年间,依靠群众掩护和军民鱼水情,琼崖纵队得以持续开展游击战,留下无数感人故事。

  有群众被敌军围困,宁死不泄露红军踪迹;有群众为红军传递消息、送食物和衣物;至今许多村庄还保留着“红军井”的遗迹。

  面对的登陆,海南人民热情欢迎。战地记者记载,4月6日,已有海南岛来人告诉我军,“迎接大军大规模登陆”已成为全岛统一口号。

  解放后的一次庆祝大会上,黎族首领激动说道:“现在来领导我们建设了,今后我们要建设好五指山,让黎族和苗族同胞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这样改写后,文章内容丰富细致,语义完整,且字数变化不大。需要我帮你改写其他段落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5G-A+AI双剑合璧湖北因灾受损移动通信设施全部抢通

下一篇:被区别对待的老山一等功臣石缝传千条情报牺牲请功被批:不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