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1976年伟人病重临终前留下十六字密报徐帅看后潸然泪下!
1976年,主席临终时下达了两项重要命令,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封十六字的绝密电报,并特意嘱托在他去世后方可传给元帅。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而这封电报也按遗嘱送到了徐帅的手中。当元帅读完电报内容后,他不禁泪如雨下,痛哭失声。毛主席究竟在这封电报中写了什么?为何他要在临终时做出这样的指示呢?
1976年对中国人民而言,无疑是充满痛苦的一年。年初,周恩来总理突然去世,那个十里长街、万民送别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周总理的遗愿是将骨灰安葬在祖国的大地上。因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他未能亲自赴现场送别总理,只能在床上默默流泪。7月6日,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也离开了人世。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毛主席失去了两位挚友,这无疑让他倍感沉痛。而他本就虚弱的身体,因连番的悲伤与疲劳,愈发岌岌可危。
在此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变得更加严峻。连进食和言语交流都成了巨大的挑战。长期的疾病让他的双腿严重浮肿,连鞋子都无法穿上,站立变得几乎不可能。这让周围的警卫和医护人员非常担忧。为了防止毛主席的身体出现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格外小心,日常工作也尽量避免打扰他。然而,灾难的阴影依旧没有消散。
1976年7月27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强烈的7.8级地震,地面剧烈震动,建筑物在摇晃中迅速坍塌。大量仍在梦中的民众,瞬间被卷入了死亡的漩涡。地震仅持续了23秒,唐山却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地震的震感极为强烈,连位于百公里外的北京和内蒙古都能感受到剧烈的摇晃。毛主席刚吃完安眠药入睡,警卫员发现他依然安然无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为防止意外发生,毛主席被迅速转移到了更为安全的地方。醒来后的他,看到陌生的房间,立刻意识到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
得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毛主席心情沉重,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讨论灾后救援的措施及灾民安置问题。他坚持要尽快了解最新情况,虽然他自己身体虚弱,始终未能亲自前往灾区。最初,负责汇报的人员因担心主席情绪过度波动有所隐瞒,简略地报告了震中位置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听后,毛主席稍微松了口气,并嘱咐他们加强救援,派遣更多人员前往灾区。然而,毛主席并未得知震中唐山受灾最为严重,周围14个省市都受到波及,数十万人罹难。这场发生在凌晨的灾难,几乎毫无预兆,使无数市民在梦中丧命,一座有千万居民的城市几乎成为了废墟。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家各级领导及海陆空三军第一时间向唐山派遣救援力量。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救援设备,许多战士只能依靠双手进行抢险。他们赤手空拳扒开废墟,手掌被锋利的碎石划得血肉模糊,有的甚至指甲全被撕裂。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放弃,始终坚守在废墟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捐赠物资,从食品、衣物到医疗用品,数不胜数的慰问和支持陆续送往灾区。
尽管毛主席病重,依旧关心灾区的情况。他常常在清醒时,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询问最新的救援情况。随着全国各方的努力,到了8月18日,唐山灾区的局势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主席心中的大石头稍微放下。
然而,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依旧每况愈下。8月26日,因肺心病发作,他陷入了昏迷,并逐渐出现了器官衰竭的症状。尽管如此,毛主席仍坚持要亲自批阅文件。因为视力问题,他让工作人员为他朗读,并在文件上做批注。到了9月8日,毛主席已无法正常言语和书写,但他依然时刻关注国家的事务。那天,他微弱地动了动手指,示意工作人员靠近,并用尽最后的力量敲击了三下柜子,示意要了解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情况。得知相关情况后,毛主席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留下了一封极为重要的绝密电报,指示工作人员务必在他去世后,立即转交给元帅。
9月9日,毛主席离世。那一刻,整个中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中。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然而,毛主席留下的最后指示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那封十六字的电报,内容简单明了:“全国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保持稳定”。元帅在读完电报后,泪如雨下,深感主席在临终时的深切关怀。他深知,这份电报是主席在国家动荡不安时的最后叮嘱,旨在提醒大家不因悲痛而轻举妄动,必须确保国家局势稳定。按照指示,全国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所幸局势并未如主席所担忧的那样失控,国家最终保持了稳定。
毛主席虽然逝世,但他为中国人民、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与遗产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灯塔,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猜你喜欢
- 05-14TG通宇通讯:融资净买入1
- 07-03TG《大镖客OL》惊现西部怪谈
- 06-06TG通缉季莫费耶夫和叶卡捷
- 07-02TG通讯:感谢中国医生给了
- 07-24TG三部门:坚决禁止超标装
- 08-08TG美国电线亿美元 成交额较
- 07-12TG我在北京发电报:43字计费
- 05-13TG北京仅剩两位电报员:只
- 05-17TG通信行业周报:通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