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下载

TG:宋时轮与粟裕不睦粟裕追悼会上他却非常难过3年后为大将发声

帮助中心 2025-08-24 15:16

  战争年代,粟裕功劳赫赫,经常打“神仙仗”,让我军另一位战神林总都欣赏不已。但是他也有一大“短板”,那就是资历。

  土地革命时期粟裕最高担任了偏师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师长,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他是用一个又一个胜利打出了名声,做到了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

  可早期没有很高的职务,就导致他的威信不够,华野之中有着将领就不太服他,出现过当众跟他顶撞的情况,就比如宋时伦。

  攻济前的作战会议上,宋时伦是直接驳了粟裕的面子,导致会场气氛相当尴尬,即便后来事情处理完了,两人的关系也没有很亲密。

  不过1984年粟裕去世,宋时伦到场吊唁时却说了一句话:粟司令对我有恩,我处境困难时他三次保我,我很感谢他。三年后,宋时伦又多次为粟司令发声,给粟司令彻底出了很大力气。

  宋时伦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0军、红28军军长,跟粟裕的偏师军团参谋长职务差不多,抗战时期宋时伦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跟粟裕级别也差不多。(八路军的旅级相当于新四军的师级)

  解放战争之初,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宋时伦是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中野战军是南方游击队发展而来,山东野战军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八路军山东根据地的部队。

  从这个脉络上就能看得出来,粟裕很长一段时间是脱离中央靠自己发展,而宋时伦则基本跟随主力,主力嘛,难免会有那么一些小小的优越感,所以在宋时伦心里,粟裕没有那种首长式的威严。

  1947年,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此时的粟裕已经通过“七战七捷”证明了自己,因此毛主席将军事主导权交到了他手上,宋时伦则改任华野十纵司令员,成了粟裕的部下。

  在华野之中,十纵最出名的是善守,当时有句话叫“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在攻坚方面,宋时伦就不如叶飞、王必成、等人了。所以粟裕在做战事部署时,往往会将主攻任务交给其他纵队。

  如此一来,经常打阻击战的10纵伤亡大、战果小,宋时伦为此还跟粟裕有过争执。要说粟裕完全不介意那也不可能,但他从大局考虑,多次保护了宋时伦,着实人品高尚。

  1947年8月,10纵在整编第5师等部的逼迫下,仓促北渡黄河,因敌人咬得太紧,有4000多支前百姓和1500多指战员没能过河。

  此刻还是解放战争的胶着时期,一下子失去这么多人,毛主席极为震怒,连忙致电批评:宋时伦私自北渡,致受损失,是一次极大错误。

  宋时伦接到电报时有些恍惚,因为他先前是接到了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的命令后才北渡的,怎么成了私自呢?

  这里面是笔糊涂账,10纵此时并非陈唐兵团建制,只是归陈士榘指挥,正常情况下,需要书面命令才能调动,但那时情况危急,宋时伦没有想那么多,听到陈士榘的口头命令后就北渡了。

  也就是说,中央没有让10纵过河,陈士榘下是下令了,但只是口头的,没有一个凭证。从中央的角度看,就成了10纵擅自行动。宋时伦希望陈士榘能帮自己作证,但陈士榘自己也挨了批评,没有出面。

  陈毅和粟裕了解完事情经过后,没有进行惩罚,并且致电中央“北渡责任待后再谈”,还是继续让宋时伦领兵。不过宋时轮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释怀此事,导致济南战役前夕爆发了。

  在济南战役的部署会议上,粟裕让10纵负责打援,宋时轮不愿意,直接在大会上说部队伤亡过大,需要时间进行休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他这倒不是冲着粟裕来,但这种撒气的行为让粟裕很难堪。

  军队需令行禁止,在这么多人面前顶撞上级,已经属于纪律问题了,所以粟裕还是批评了宋时轮。没想到宋时轮更加急躁,当即拍了桌子,说自己不干了,要去东北休息。

  中央很快知道了此事,毛主席当即要将宋时轮撤职,还是粟裕大度,知道宋时轮只是一时意气用事,即便自己被当众驳了面子也没有计较。他马上给主席回电:宋时轮仍保留原职,如必须撤职时,战役结束后,再行调动。

  攻济结束后,宋时轮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了深刻的检讨,粟裕认为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也就没必要再调动,所以多次给中央发报,建议让宋时轮担任原职,戴罪立功。

  后来宋时轮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淮海战役时的徐东阻击战非常关键。如果不是粟裕的力保,宋时轮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重大转变。粟裕并非没有脾气,任谁在公众场合被部下顶撞都会不悦,只是他顾全大局,所以不去追究。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宋时轮开始转向军事教育工作,渐渐不再负责一线年被批后,也退居了二线,他们都在军事科学院中任职。

  60年代宋时轮和钟期光受到过冲击,这二人曾经都是粟裕的老部下,所以粟裕把材料压了下来并多次打电话请示周总理,最终让二人度过难关。

  粟裕这有情有义的行为让宋时轮很感动,晚年两人的交往才多了一些。在粟裕的追悼会上,宋时轮很难过,三年后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宋时轮提出:希望能解决1958年反教条主义时,对粟裕的错误结论,恢复他应有的名誉。

  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由宋时轮主编,在有关粟裕的记载中写下了这么一句“粟裕将军曾受到长期不公正对待”。

  批粟的主要人物是彭老总和聂帅,很长一段时间有关粟裕的问题都没人提及,粟裕本人去请求也得不到回应,直到1984年他去世都仍没有达成心愿。

  1994年,中央下发了文件恢复粟裕的名誉,才迎来了彻底,能有这个结果,是包括宋时轮在内的很多人共同努力产生的。

上一篇:中央气象台8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下一篇:叶子龙10签发电报、文件时

猜你喜欢